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李啟光
銷量不佳的威馬汽車,在科創板IPO折戟后,又擬赴港上市。
近日,威馬汽車發布招股書顯示,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售出7476輛電動汽車。同期,小鵬汽車、理想汽車、蔚來汽車、哪吒汽車和零跑汽車交付量分別為3.46萬輛、3.17萬輛、2.58萬輛、3.02萬輛和2.16萬輛。威馬汽車銷量還不如頭部前五車企一個月的銷量。
招股書還顯示,2019年到2021年,威馬汽車三年合計收入達91.7億元?鄢涗N商返利等,公司實際營收三年合計109.17億元。
同期,威馬汽車歸母凈虧損三年合計達174.35億元,經調整凈虧損三年合計達136.32億元。
科創板IPO折戟
威馬汽車2016年12月1日成立。從2018年3月28日威馬EX5首臺量產車試裝下線,再到2018年9月28日上市交付,威馬汽車率先打破PPT造車質疑。
2019年,威馬汽車銷量達1.28萬輛。同年,蔚來汽車交付量2.06萬輛,小鵬汽車銷量達1.67萬輛。
2020年,威馬汽車全年累計銷量達2.19萬輛,同比增長71.4%。盡管銷量也保持著高速增長,但與同行比較起來,則遜色很多。
數據顯示,2020年,蔚來汽車累計交付量達到4.37萬輛,同比大漲了121%;理想ONE全年總計交付3.26萬輛;小鵬汽車全年交付2.7萬輛,同比增長112%。
威馬汽車的銷量增幅不及頭部車企,已出現頹勢。
威馬汽車招股書中介紹,公司位于黃岡及溫州的設施因疫情而分別自2020年1月底至3月及2020年1月底至2月暫停生產。
進入2021年,威馬汽車一度在銷量上“捂蓋子”,最終公布的全年交付量達4.42萬輛,排在造車新勢力第五,前四名分別是小鵬汽車、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和哪吒汽車,“蔚小理”的交付規模均比威馬多了一倍,哪吒更是異軍突起,交易規模增長了約460%。
招股書中,威馬汽車頗為自信地表示,公司2021年電動SUV銷量在中國主流市場所有純電動汽車制造商中排名第一,2021年電動汽車銷量及智能電動汽車銷量均在中國主流市場所有本土汽車制造商中排名第三。
而且,對于被認為已經掉隊一事,威馬汽車CEO沈暉曾表示,公司并沒有掉隊,2021年的市場銷量不如2020年,只是因為威馬仍處于申請IPO的靜默期。
實際上,早在2021年初,威馬汽車曾向科創板發起IPO沖擊,并在1月29日順利通過上市輔導,成為當年最有希望登陸科創板的新勢力車企。
然而,在證監會收緊監管政策后,眾多企業迎來密集“折戟期”,威馬汽車也未能幸免。
2022年春節過后的首個開工日,沈輝在公司內部發布了“一封新家書”,核心闡述了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接下來一年威馬的“破局之道”,以及對新能源市場的看法,表示現在僅僅是“上半場的熱身賽”,還“遠沒有結束”。
招股書中,威馬汽車表示,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售出7476輛電動汽車。2022年初,公司已調整生產線并控制電動汽車銷量,從而為提高制造商建議零售價作準備。此外,公司于2022年第一季度的銷量,受新冠疫情及地緣政治沖突導致的芯片及電芯等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全行業持續短缺及價格上漲影響。
對比其他造車新勢力的一季度銷量來看,小鵬汽車、理想汽車、蔚來汽車、哪吒汽車和零跑汽車交付量分別為3.46萬輛、3.17萬輛、2.58萬輛、3.02萬輛和2.16萬輛,威馬汽車銷量還不如頭部前五車企一個月的銷量。
深陷“自燃”和“鎖電”
銷量難與頭部車企相比,威馬汽車虧損也十分嚴重。
招股書顯示,2019年到2021年,威馬汽車收入分別為17.6億元、26.7億元、47.4億元,三年合計91.7億元?紤]到會計報表中確認的收入需扣除經銷商返利等,公司實際營收分別為21.07億元、24.46億元和63.64億元,三年合計109.17億元,后兩年同比分別增長51.6%和77.5%。
招股書中,威馬汽車介紹,就典型電動汽車而言,電池占原材料成本的42%,電動機和電機控制單元分別占原材料成本的7%、6%。
近幾年,電池成本有所下降,中國電池包平均成本由2016年的1885元/千瓦時降至2021年的823元/千瓦時。
受益于此,威馬汽車毛利率也有所改善。2019年到2021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58.3%、-43.5%、-41.1%。
5月31日,沈暉在網絡上表示,近期汽車芯片又出現了一輪漲價現象,且按照漲價后的價格計算,智能電動汽車的芯片成本已經超過了電池包。
沈暉說,在過去,智能電動汽車,或者說電動汽車最大的成本來自于動力電池。幾十度甚至上百度的電芯加起來,成本動輒數萬元甚至超過10萬元,是一臺電動汽車中成本最貴的零部件。但隨著汽車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車內需要使用的芯片規格越來越高,數量也越來越多,再加上缺芯造成了多次漲價現象,最終出現了芯片成本超過動力電池成本的現象。
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1年,威馬汽車歸母凈虧損分別為41.45億元、50.84億元、82.06億元,三年合計174.35億元,而且虧損呈現擴大趨勢;公司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40.44億元、42.25億元、53.63億元,三年累計虧損136.32億元。
巨額虧損之下,“自燃”和“鎖電”又成了威馬汽車的懸頂之劍。
近兩年,威馬汽車遭遇的自燃事件不在少數。2020年10月,有3輛威馬EX5發生自燃;2021年12月,4天內又有3輛威馬EX5發生自燃。而2020年的自燃事件還直接導致威馬召回了1282輛汽車產品,召回原因正是動力電池的缺陷問題。2022年前4個月,威馬也發生了3次自燃事件,均發生在氣候溫暖的海南省。
根據車友爆料,威馬汽車于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1月15日期間,開展“迎新年用戶特優”活動。但是,不少經過“全面檢查”的車輛被車主發現續航里程都大大縮水,嚴重影響了用車體驗。
一位威馬汽車車主表示:“買車時宣傳續航有400公里,實際只有350公里,經過檢查后變成300公里。加上冬季寒潮來襲,續航進一步縮水至160公里!比绱怂銇,400公里續航縮水至160公里,相當于打了4折。
長江商報記者 李啟光 攝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