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李璟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數據,1—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6582.3億元,同比增長3.5%。
4月國內部分地區疫情散發多發,給工業企業生產經營造成較大影響,面對嚴峻復雜形勢,各地各部門積極應對疫情沖擊,保鏈穩鏈已成為當前提振工業經濟的重中之重。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表示,工業企業利潤短期承壓明顯,但是積極因素也在累計增多。隨著能源保供、助企紓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等新一輪穩增長措施的陸續出臺,將有力促進工業經濟加快恢復,力保二季度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工業企業效益仍有穩定恢復基礎
數據顯示,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5%,增速較1—3月份回落5.0個百分點。其中,4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8.5%。
具體來看,部分地區和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下拉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明顯。1—4月份,東部地區、東北地區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分別下降16.7%、8.1%,合計影響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1—3月份回落4.2個百分點。
朱虹指出,4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回落主要受部分地區疫情沖擊影響,從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上海、吉林、遼寧等地區來看,4月份企業停工停產天數均明顯多于3月份,對4月份工業企業效益狀況影響更為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制造業利潤下降22.4%,成為本次下滑最明顯的門類。其中,汽車制造業受沖擊較為明顯,影響制造業當月利潤下降6.7個百分點。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4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0.5萬輛和118.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46.2%和47.1%,同比分別下降46.1%和47.6%。
為提振汽車消費,5月23日召開的國常會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提出放寬汽車限購,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同時,汽車央企發放的900億元商用貨車貸款,要銀企聯動延期半年還本付息,助力卡車司機解決困難。隨著國內疫情形勢趨于好轉和產業鏈供應鏈政策持續推進,未來汽車供應鏈堵點有望加快打通,政策效果也有望更加充分顯現。
相比之下,能源保供持續顯效,煤炭等能源產品產量較快增長,大宗商品價格仍處高位,帶動部分上游行業利潤保持快速增長。1—4月份,采礦業利潤延續高增長態勢,其中煤炭、油氣開采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99倍、1.38倍。原材料行業中的有色金屬冶煉、化工行業利潤分別增長40.3%、14.8%,均實現較快增長。
總體來看,工業企業效益仍有穩定恢復的基礎。1—4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在上年同期增長1.06倍的較高基數上仍保持增長。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7%,接近兩位數增長,為企業盈利改善創造空間,工業企業效益向好的韌性和潛力仍較強。
朱虹表示,由于累積的積極因素增多,工業企業效益有望逐步改善。
全力以赴提振工業經濟
隨著近期減稅降費、紓困幫扶政策持續發力,工業企業費用負擔有所緩解。有關數據顯示,5月份工業經濟已有企穩向好跡象。
5月14日—20日,全國工業集聚區用工指數為94.7,環比上升0.8個點,比4月平均值高0.8個點。5月第三周(16日—23日),日均貨車流量環比增長4.98%,日均貨運量環比增長6.55%,長三角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也有所增長。截至5月25日,1722家部級“白名單”企業復工率達92%,上海5872家“白名單”企業整體復工率達到75.4%,吉林監測的重點企業全部復工。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和增長引擎,工業穩則經濟穩!痹5月27日工信部召開的提振工業經濟電視電話會議上,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要堅定信心,加強協調督導和監測預警,以更大力度和手段抓好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確保二季度工業經濟合理增長,努力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保鏈穩鏈是重中之重。會議強調,要聚焦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復工達產,確保產業鏈供應鏈運轉順暢。持續實施好重點企業“白名單”制度,動態調整“白名單”企業范圍,加快省級“白名單”企業區域互認,協同保障生產要素供應。加強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區域跨省市協調,采取點對點、一對一等方式,幫助龍頭企業和關鍵節點企業切實解決人員返崗、產品供應、物料運輸等實際困難,助力企業開足馬力、穩產增產。
此外,要把幫扶中小企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千方百計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浙江、江蘇等十多個省市提出將以超常規力度和手段落實政策,通過擴投資、促消費、抓項目,全力穩住二季度經濟。工信部也將組織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推出一批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和示范項目,促進汽車、家電等大宗商品消費。
工信部指出,全系統要迅速行動起來,加強統籌協調、健全工作機制、嚴格落實責任,以過硬作風、頑強斗志,多措并舉推動穩增長政策措施靠前發力、落到實處。抓緊實施制造業“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和項目,適度超前部署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重點外資項目建設進度,力爭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持續加強醫療物資、通信大數據等疫情防控支撐保障工作。
視覺中國圖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