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李璟
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為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科技創新、國防建設和民生改善作出了卓越貢獻。截至2021年年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共1317家,總市值33.54萬億元,占境內及港股上市公司的28.26%。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舉行的專題推進會上,通報了截至2022年3月底國有企業重點改革任務進展情況,并敲定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重點。會議提出,要把深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作為三年行動重要領域來抓,推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做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依法依規規范運作和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表率。
按照部署,下一步要繼續加大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力度,穩妥探索符合條件的多板塊上市公司分拆上市,鼓勵央企和地方國企交叉持股,加大力度依規有序推進上市公司股權激勵。
鼓勵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目前,眾多中央企業改革進度超預期,地方國企改革也取得決定性進展,主體任務完成進度超過90%。這其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改革行動中發揮了重要引領示范作用,例如中央企業上市公司,貢獻了央企系統約65%的營業收入和80%的利潤總額。
在過去三年里,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斷優化,資產質量持續提升,許多上市公司在市場化機制、激發活力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一批優質企業融資上市,價值創造能力不斷增強,合規經營水平不斷提高。
國資委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20年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實施以來,國資系統共有38戶企業在主板上市,51戶企業在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上市,直接融資2574億元。中央企業向控股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24宗,涉及資產金額2653億元。
國資委指出,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仍存在的一些問題,必須在三年行動中有針對性地解決。
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一些國有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央企業整體上市公司,或因技術業務發展產生了新業務,或因資本市場認知發生變化,由于內部業務板塊多而被資本市場低估。針對這一情況,要穩妥探索符合條件的多板塊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支持有利于理順業務架構、突出主業優勢、優化產業布局、促進價值實現的子企業分拆上市。
與此同時,集團公司擁有多個上市公司的,可多種方式重組推動優質資源向上市公司匯聚,對層層嵌套、業務分散、“小散弱”狀態的,要梳理整合;對集團整體上市的,要重點推動上市公司內部板塊整合清晰歸位,統籌實現解決同業競爭、突出主責主業雙重要求。
“要繼續加大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力度!痹撠撠熑吮硎,集團公司要系統梳理未上市和已上市資源,結合實際逐步將現有未上市的優質資產有計劃地注入上市公司,必要的也可單獨上市。同時,加強上市資源培育儲備,孵化一批科技創新實力強、市場前景好的優質資源對接資本市場,要注重支持“雙百行動”“科改示范”等各類改革專項工程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上市。
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再提速
在做強做精主責主業的同時,調整優化股權結構也是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深化的重要內容。
據悉,三年行動開展以來,共有86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持股超過5%的積極股東。對此,國資委提出,國有上市公司要進一步推動股權結構優化,繼續支持和鼓勵國有股東持股比例高于50%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戰略投資者作為積極股東。同時,支持央企之間、央地國企之間積極探索通過出讓存量、引進增量、換股等多種形式,在上市公司引入多個國有戰略投資者。
5月12日,八一鋼鐵發布公告稱,正式以3.28元/股的價格向250名符合條件的激勵對象授予2089.1萬股限制性股票。據了解,這已是今年以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披露的第25例股權激勵計劃。
Wind數據顯示,2022年1月1日至5月13日,A股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共披露25例股權激勵計劃,較2021年同期的18例增長38%。其中,國資央企和地方國企分別公告7例和18例。7家央企中,共涉及激勵人數約11068人;地方國企中,目前有7例已實施。值得關注的是,多期激勵顯著增多,占比達到44%。
事實上,股權激勵正穩步扎根于國企治理體系。今年目前新增的25例公告中,有11家企業所推計劃都并非首期計劃。
根據有關機構統計,自2006年印發《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內)實施股權激勵試行辦法》以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公告數量從11例穩步增長至2019年的49例。2020年,《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工作指引》發布,為企業提供了系統全面的政策輔導和實踐指南。2021年,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明顯提速,全年公告數量達到97例,半數以上為第四季度發布。
業內預計,在政策及監管部門的引導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有望進一步放量,將有助于撬動多種要素活力,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
對此,國資委指出,目前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覆蓋面已達到40%,但推進這項改革的空間還很大。要在前兩年上市公司股權激勵企業數有較大增長的基礎上,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應做盡做,爭取今年繼續保持應有的數量與質量。
視覺中國圖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