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視覺中國圖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失業保險穩崗位提技能防失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兜牢失業保障底線和確;疬\行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穩崗和培訓的支持力度。
“《通知》提出了8條實實在在的舉措。這些惠企利民政策,是貫徹落實中央穩就業、保民生的具體舉措,有助于支持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穩崗擴崗,有助于參保人員提升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能幫助失業人員緩解生活困難,兜牢保障底線!5月12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俞家棟表示,本次出臺的一攬子政策預計釋放政策紅利4500億元,將進一步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助力“六穩”“六!,特別是穩就業、保民生,作出積極貢獻。
超30億穩崗資金已直達企業
“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從2015年開始實施,多次調整優化,持續“擴范圍、降門檻、簡流程”,積極適應經濟發展和就業形勢變化,努力讓政策跑在受困企業的前面,通過穩市場主體,達到穩就業的目的! 俞家棟介紹,政策實施7年來,總共向1298萬戶次的企業發放了2584億元的穩崗資金。
不同以往,《通知》充分考慮了環境變化和形勢需要,對穩崗返還政策做了兩方面的優化。向中小微企業傾斜,允許基金備付期限一年以上的統籌地區,將中小微企業返還的比例由60%最高提到90%,同時進一步暢通資金返還渠道,對沒有對公賬戶的小微企業,可以將資金直接返還到企業繳納社會保險費賬戶。此外,本次文件明確提出,大力推廣“免申即享”經辦新模式,努力實現“免跑腿、免申請、免填表”。目前,大部分地方已經完成了數據比對工作,很多省份已經完成了首輪發放,超過30億的穩崗資金已經直達企業。
減輕企業負擔約1600億
國家稅務總局社會保險費司司長鄭文敏介紹,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1年,執行期限至2023年4月30日。此項政策是一項普惠性政策,不區分行業,也不區分企業類型,受惠面廣,連續性強,在穩企業、穩就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據測算,延續實施這項政策1年將減輕企業社保繳費負擔約1600億元。
此外,對特困行業階段性實施緩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政策,此項政策是新出臺的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對目前生產經營遇到特殊困難行業進行精準支持幫扶的重要舉措。政策適用范圍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和公路水路鐵路運輸5個行業的所有企業。緩繳對象為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的單位應繳納部分。
養老保險可緩繳所屬期為2022年4至6月的費款,最遲在2022年底前補繳到位;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可緩繳所屬期為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的費款,原則上在期滿后一個月內補繳到位。以個人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體工商戶和各類靈活就業人員,2022年繳納費款有困難的,可自愿延緩至2023年底前繳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
支持技能提升力度持續加大
支持勞動者提升技能,是穩定就業、增加收入的重要舉措,也是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加快建設高技能人才隊伍、實施技能強國戰略的有效舉措。近年來,失業保險持續加大支持技能提升的力度,實施了一系列常規和超常規的政策舉措。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失業保險司司長桂楨介紹,超常規的支持政策主要是落實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從失業保險基金中劃轉1119億元支持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確保了5000萬人次培訓任務的完成。
今年,人社部門按照國務院穩就業總體部署,失業保險加力支持技能提升,進一步突出培訓在應對疫情中的穩崗功能。在延續實施三項常規政策的基礎上,又新增三項階段性政策。一是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鸾Y余較多的并且是突發疫情的地區,可對受疫情嚴重影響暫時無法正常生產經營的中小微企業,按每名參保職工不超過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支持企業組織職工以工作代替培訓。二是增加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失業保險基金備付期限在兩年以上,并且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不足的統籌地區,在各項保生活穩崗位政策落實到位的基礎上,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提取累計結余4%左右的失業保險基金充實到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中,統籌用于職業技能培訓。三是拓展技能提升補貼政策受益范圍。由目前的在職職工拓展至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失業人員。
●長江商報記者 劉倩雯
責編:ZB